宿主細胞殘留DNA檢測試劑盒有著良好的準確度和靈敏度等,300fg~3ng的線性範圍也保證了可對不同濃度的樣品進行準確定量,適用不同工藝階段的樣品。
為什麽要檢測殘留DNA?
生物製劑是製藥行業中發展快的領域,大部分生物製劑是不經過胃腸道直接進入體內,所以除了生物活性外,相關部門對藥品中雜質的*非常嚴格。其中,宿主細胞殘留DNA因為具有特別的潛在安全風險,一直是監管機構關注的重點。
我們來了解它的來源和潛在危害性。生物製品中的重組蛋白藥、抗體藥、疫苗等產品是用連續傳代的動物細胞株表達生產,雖然經過嚴格的純化工藝,但產品中仍有可能殘餘宿主細胞DNA。這些殘餘DNA可能帶來傳染性或致瘤性風險,比如殘留DNA可能攜帶HIV病毒或Ras癌基因。
這裏還需要強調一下宿主細胞殘留DNA檢測的目的:
1、確認純化工藝合理,能有效去除宿主DNA殘餘;
2、確認產品中雜質含量符合標準要求。非特異性的DNA檢測結果不能區分究竟是生產中汙染、檢測汙染、或是工藝缺陷引起的DNA殘餘,就無法為解決方案提供有效信息。在嚴格的生產體係中,殘留DNA檢測是解決工藝合理性問題,任何外源汙染問題都歸SOP或GMP管理體係解決。然後經典的殘留DNA檢測方法靈敏度不同,qPCR法、DNA結合法、雜交法的檢測限分別達到<1。
3、6pg/樣品的水平(目前qPCR法靈敏度可達10fg),但是技術上限製,要求待測宿主細胞殘留DNA分別不能小於50、150、600bp才能用於雜交法、q-PCR法、閾值法檢測,而WHO和FDA可接受的DNA限度內的片段長度<200bp。